阿拉比卡种咖啡豆及其变种介绍

阿拉比卡是目前市面上三大咖啡品种中最具有商业价值的,众多精品咖啡豆皆为阿拉比卡种。在经过反覆的配种跟品种改良,延伸出许多的品种,目的是提高抗病度、产量、环境适应力。

但假若用原生种跟改良后品种相比的话,传统品种虽然产量跟抗病度无法相比,但是在风味上的丰富性却是无可相比的。

下面就和大家介绍几种阿拉比卡种的改良种。

帝比卡(Typica)

是最接近原生种的品种,广泛种植于中南美洲,豆型长,拥有绝佳的香气与酸味,产量较低,因其不耐叶锈病(咖啡树的天敌)跟其种植时需有较多树荫遮蔽,约每两年才可收成一次。

※哥伦比亚到1967年为止皆为种植此品种,现今则有80%——90%改种植产量高且耐阳光直射的卡杜拉(Caturra)或是变种哥伦比亚(Variedad Colombia)!!

波旁(Bourbon)

此种为突变产生之次种,与帝比卡算是现存最古老之咖啡品种

波旁由也门移植到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边,再到印度洋上的波旁岛,随后又随法国入侵进入巴西。

特征是豆子颗粒小且浑圆,大多密集群生,中央线呈S型。

与帝比卡相同两年收成一次,产量上并不算多,因而逐渐被其他品种取代

卡杜拉(Caturra)

在巴西发现的波旁突变种,咖啡树的高度低,豆子颗粒小,产量大且抗病力优秀,但缺点如同波旁种,虽产量大但要两年才能收成一次。

在品质上来说相当不错,但是在施肥及照料成本上却相当的高,适合栽培的海拔高度为450——1700米、年降雨量2500——3500的中高地上。

特色是富酸味、涩味较强。

蒙多诺渥(Mundo Nove)

波旁种与苏门答腊的自然交配种,环境适应力高,耐病虫害,产量高,但生长速度较慢,豆子的颗粒偏大颗。

咖啡树较高(3米以上)无法机械采收,1950年左右开始在巴西全区域种植 ,现与卡杜拉、卡杜艾同为巴西的主力品种。

蒙多诺渥的酸苦味平衡佳,口味上接近固有品种,命名为‘Mundo Nove ’有新世界的意思。

卡杜艾(Catuai)

蒙多诺渥跟卡杜拉的交配种,产量高且环境适应力强,树高低,与卡杜拉不同之处为阿杜艾年年结果,虽然必须充分施肥,但耐病虫害,面对强烈风雨果实也不易掉落。

缺点为其果实采收寿命只有十年,主要栽培在哥伦比亚到中美洲这片区域,味道上来说比起蒙多诺渥单调且缺乏醇厚度。

马拉戈吉佩(Maragogype)

在巴西被发现的帝比卡突变种,豆子颗粒大,味道有些贫乏,但外观卖相佳(可能是因为颗粒较大),受部分市场青睐,树高偏高故产量较低。

肯特(Kent)

印度品种,产量高,抗病力强,一般被认为是帝比卡与其他品种混合的杂种。

阿马雷欧(Amarello)

正常来说,咖啡果实成熟时为红色,但此种就如其名称(阿马雷欧源自近代拉丁语有黄色之意)一样,果实成熟为黄色,树高低,故产量高。

卡帝莫(Catimor)

为帝莫种(阿拉比卡种与罗布斯塔种的交配种)与波旁种交配而成,为高产量的商业品种中,生长度最佳,产量最多的品种,树高偏低,果实跟咖啡生豆偏大。

在口味上,低地产的卡帝莫与其他商业用品种相差不远,但在海拔超过1200米以上种植出产的卡帝莫,与波旁、卡杜拉、卡杜艾相比,就明显不如。

变种哥伦比亚(Variedad Colombia)

卡帝莫Catimor与卡杜拉交配生成的高抗病品种,能耐阳光直射,且能短期收获。

哥伦比亚于1980年开始广泛种植,一般来说阿拉比卡种咖啡必须有遮蔽树来遮阳,但有罗布斯塔种血统的变种哥伦比亚种不需要庇荫,且可以全年生产采收。

透过城市烘焙(Full-city Roasting)可以明显区分与帝比卡不同之处,一般经过深度烘焙后酸味会变弱,苦味增强,而变种哥伦比亚经过二爆后,苦味会急遽增加!!!

原创文章,作者:Brokenway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icafe.net/4011.html

(2)
BrokenwayBrokenway
上一篇 2019-06-12 10:20:19
下一篇 2019-06-12 10:46:20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