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是生命之源,人在最为饥渴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水,但有趣的是,咖啡在过去几个世纪之间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,与其他饮料,例如牛奶、鸡汤、啤酒、香草茶、牛肉汤、蜂蜜酒、威士忌和红酒相比,为何咖啡能够脱颖而出?
当然其中不乏一些个人因素,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不会就此展开讨论。我只能通过更加宏观层面的原因,来尝试揭示这几个世纪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,令咖啡如此流行。
1、1683年,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城门外战败,同时留下了大批咖啡豆。在当时的西方世界,咖啡只存在于小型的咖啡馆里,这是人们第一次发现,原来咖啡还被用来当做军队的补给品。
在咖啡到达法国之前,人们习惯于用烘烤研磨的菊苣搭配牛奶饮用(菊苣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人发现)。但当1644年咖啡抵达马赛海岸时,它立即凭借醇厚丰富的口感为法国人喜爱,一举成为了当时法国的时尚饮品,成了上层社会的象征,虽然一杯咖啡的价格相比城堡或头衔来讲不值一提,但只需一杯便可让你变得与众不同。
这种流行趋势很快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,这也为后来咖啡的广泛普及奠定了基础。茶也是一样,只不过在不同国家的流行程度有所区别。
2、上述发生在17世纪的事件是咖啡在欧洲启蒙的关键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推动了咖啡走上日常百姓桌前。其一便是发生于1650-1850年间的“小冰河期”,在它的作用下,欧洲气温整体下降,热饮开始越来越受人欢迎。在咖啡和茶到来之前,人们偶会在餐前饮酒来暖身。
英国、荷兰和丹麦都属于新教国家,都拥有从中国直接购买茶叶的贸易公司。法国和意大利则是天主教国家,他们主要依赖于来自也门的咖啡。正是因此,茶在新教国家更为流行,而咖啡则在天主教国家更加受人欢迎。
也正是在这一时期,人们逐渐摆脱了以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,从小村庄移居到大城市,生存条件更加集中。从1650年起,咖啡厅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开来,茶馆也是一样。与只在中午和晚上营业的餐馆不同,咖啡厅和茶馆能够为人们提供全天候的轻饮品服务,且饮品制造的复杂度较低,价格也更便宜,因此更能被公众接受。
城市中,集中式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人们有了更多的社交机会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,而且愈发寒冷的气候让热饮更受青睐。虽然热汤也可以温暖人心,但相比茶和咖啡,汤的准备时间更长。
3、巧克力于16世纪首次被西班牙人引入欧洲,但由于价格非常昂贵,每次能喝到的量非常少。虽然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尝试在巧克力中加奶,但实际操作起来需要的奶量很大,而且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加热牛奶。
在当时,人们的交通方式从马和拖车变为了马车,又变为了火车,最终变为了汽车。平时开车、在不固定时间需要消费的人越来越多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每天时间安排相对固定的人也越来越多。无论是哪种方式,人们都需要在不延误行程和时间的前提下,迅速享用一杯快速制作的饮料。
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,在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旅客,更需要一杯热饮提神驱寒。在冷藏和灌装技术普及以前,旅客们最常喝的便是一杯热饮,可以是小杯或大杯,可以是茶或咖啡,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完成,而且糖在热饮中融化的速度更快,人们对甜食的渴望从未消减。
啤酒不能加热,而且通常是由大型酿酒厂统一生产、经过长途运输的,价格更贵一些。
4、与此同时,人们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,大部分人都选择在拥挤的大城市上班,高压的工作环境令更多的人渴望用一杯饮料提神,咖啡和茶自然成为了首选。1834年,英国工厂调查委员会批准磨坊工人可在工作中喝茶休息。相比之下,厂主们可不想自己的工人在工作中因为饮酒而喝醉。
而且咖啡杯和茶杯相比酒杯更小,不会让人喝完就想上厕所。旅客最不想遇到的便是在火车站排队如厕。
同时,通过烧水,人们还能保证饮用水的健康。在1854年 John Snow 发现水源存在霍乱病菌时,人们自然而然会选择用开水煮茶或咖啡。
我们在走亲访友时通常会带一些饼干或零食作为小礼物。随着糖的广泛普及,蛋糕成为了一种日常甜品,而与它最搭的非咖啡和茶莫属。无论白天还是晚上,无论生活节奏有多快,人们都可以坐下来,一起喝杯茶或咖啡,这为人们创造了宝贵的社交时间。
原创文章,作者:Brokenway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icafe.net/2715.html